我們來看下柴油機潤滑系統的作用:
發動機工作時,摩擦表面(如曲軸軸頸與軸承,凸輪軸軸頸與軸承,活塞環與氣缸壁,各驅動齒輪等)之間通常以很高的速度作相對運動,使金屬表面之間產生摩擦。這不僅增大發動機內部的功率消耗,也使零部件工作表面迅速磨損。pcs柴油潤滑性消耗包。
同時,摩擦所產生的熱量還會使工作零件表面熔化,導致發動機無法正常運轉。所以,為保證發動機的正常工作,必須對發動機內相對運動部件表面進行潤滑,也就是在摩擦表面覆蓋一層潤滑劑(機油或油脂),使金屬表面之間間隔一層薄的油膜,以減小摩擦阻力、降低功率損耗、減輕磨損,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。
1.潤滑性
潤滑性是指發動機在各種狀態下工作,潤滑油都必須達到使用要求,都要具有良好的降低摩擦、減緩磨損和防止金屬燒結的能力。因此,潤滑油中要添加油性添加劑和抗壓添加劑。
2.黏度
液體在外力作用下移動時液體分子間產生內摩擦力的性質,稱為黏度。黏度還表示油膜厚薄的程度。對于潤滑油來說隨著環境溫度、工作溫度、機械負荷和轉速的變化,對黏度有著不同的要求。黏度是機油的主要指標,也是機油分類選用的依據。黏度必須適中,黏度過大時,發動機啟動困難,啟動時易出現干摩擦或半干摩擦,多消耗能量,降低發動機功率,加大汽缸磨損,冷卻和清潔作用也會降低。黏度過小時,無法形成足夠厚的潤滑油膜,機件得不到正常潤滑,加大磨損,同時機油的密封性能降低,消耗量增大。潤滑油膜過薄還容易讓油液過早的氧化。如使用的是單黏度機油,在保證發動機正常潤滑的前提下,應盡量選擇黏度低一些的機油,以保證熱機后的潤滑效果。
3.黏溫性
機油黏度隨溫度變化,溫度升高黏度變小,溫度降低,黏度增大。油液這種因溫度升降而改變黏度的性質稱為黏溫性。普通潤滑油的這種特性正好和發動機對機油的要求相反。機油黏溫性指數愈高,機油黏度隨溫度變化就愈小。因此黏溫性指數高的機油符合發動機特性需要。實際上機油諸多指標中重要的指標就是黏溫性。好的黏溫性可以保證良好的潤滑效果和啟動性能,可以防止油液過早的氧化。